狹窄的音樂路上 看見希望音符

2021-06-01  文/鄭群騰、編/呂芳瑜

聽音樂、玩音樂是一件讓人快樂的事,但若要將音樂當作職業,那就會面臨到極大的競爭壓力。Zora是一位從台灣頂尖大學音樂研究所畢業的學生,在面臨音樂職涯的抉擇時,瞭解到傳統的競爭思維不是絕對,她重新省思自己的初衷、特質,最終透過信仰得到勇氣,也順利尋找適合自己且能走得長遠的音樂路。

擠上舞台的窄門

Zora表示「我們學音樂的從小就被灌輸一個觀念,一定要成為最優秀的,這樣才能站在台上、獲得掌聲」。觀察音樂系的學生,越接近畢業越焦慮,因為鎂光燈的位置就是那麼狹窄,若不能爭取到上台發光的機會,如同過去十幾年的努力白費。

許多世界知名的演奏家,雖然在年輕時就取得極高成就,但隨著掌聲往往相伴的是巨大壓力、憂鬱情緒纏身,也有些人被迫做出極端的選擇。Zora反覆思考,不希望對音樂的熱愛,因著代入職業感而消磨殆盡:「因為喜歡才走上的音樂路,難道最後只有無止盡的競爭嗎?」

研究所期間,Zora到德國參加世界鋼琴大賽,面對付出同樣努力的對手,就必須靠天分和運氣決勝負了,那時她體會到,原來自己的天分還不夠,「只有努力是不夠的,這就是音樂圈的現實」Zora邊笑著邊說。這個經歷讓她仔細省思自己的未來,「因為對我們來說,站上舞台就是一切,不當演奏家,我還能做什麼呢?」

音樂是傳達感動的媒介

大學時期,Zora在教會中負責帶領樂團,在禮拜聚會時演奏敬拜讚美的曲子。那沒有其他人會編曲、寫譜,只好由她獨挑大樑來做。「我是演奏專業,編曲作曲雖然有上過課,但畢竟不擅長,對我來說是全新的挑戰」。

她努力學習編曲、嘗試作曲,同時參與教會的巡迴演出,過程中逐漸發現,音樂就像所有藝術,是傳遞作曲者和演奏者心中的訊息,與聽眾連結、產生共鳴的媒介。上台演出只是過程,使人內心感動才是幸福而有意義的化學反應。「就像之前我們去台中表演,分享巴赫、貝多芬那些音樂家的生平故事,許多人留言覺得很有收穫,我覺得很有成就感」,Zora一邊滑著粉絲專頁的訊息一邊興奮地說。

掌聲無需來自他人

「我說這些並不是說當演奏家是錯的,而是想表達先認識自己、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才是最重要的」Zora說,她發現自己比起演出,更喜歡觀眾透過她的音樂產生波動,甚至是改變,「我感覺我更適合教育方面的工作,分享、傳達、和人群互動」。現在的她是一位鋼琴老師,也是編曲家、作曲者,在教會樂團中參與各式演出。


「其實在教會的生活對我有蠻多正面影響的,曾經聽到證道說『耶和華在我們愛祂之前,就已經先愛你了』,那時很感動,心裡有很大的震撼,也才有勇氣跨出舒適圈,去探索我人生的方向」。擁有信仰的其中一個好處,就是能在茫然中看見明亮的希望而不會感到徬徨。Zora也在主的明燈之下,在音樂職涯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。


如今成為前輩的Zora,經常與音樂系的後輩分享:「要走哪條路之前,先認識自己再踏出去,不要隨著旁人的價值觀起舞,這樣才能走得長久,走得快樂」。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